【钜派小编按】自从红岭退出事件的发酵,不由让人开始为P2P行业发愁。未来P2P行业究竟何去何从,小编今天在这里为大家解答

  还记得“100元都不给你”吗?P2P行业的兴起就带来了很多乱象。挣的人挣得满钵,亏的人亏个精光。那个时候,平台平均的存货周期只有六到七个月,而且很多都是骗钱为目的,拿到钱就跑路。

  

  后面即便是互联网金融的监管,即便是有国资或者大企业背景的加入,似乎也无法挽回P2P在人们心中的印象。前两天,红岭创投退出,无疑让人们在这种情况下,心里更加添一层霜。红岭创投的清盘背后,是P2P很多问题的集中爆发。根据网贷之家的数据,截至今年7月,P2P平台数量已经累积到5916家,正常运营的有2090家,也就是说 ,其他的3826家平台都有很严重的问题,比例达到64.47%。我们可以看到,从2016年开始,问题或者停止的平台发生比率就在逐年增加。

  

  表面风光的红岭创投到底发生了什么问题?其实最重要是在2016年,红岭创投亏损了1.83亿元。红岭的亏损也代表着很多出现问题的平台共有的问题。

  1

  第一, 资金成本上升。2013年P2P刚刚兴盛的时候,get一个客户的成本大概是300-500元,而到2016年已经要1000-3000元了。

  2

  第二, 近几年的违约风险也开始增加。到6月30日,红岭创投已经累计逾期3350.97万元了。投资平台无故被牵连,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。红岭尚且如此,何况其他中小平台。

  3

  第三, 风险相当于成本,风险增大,意味着盈利也越来越困难。2014年的时候,P2P的平均收益率可以达到21%,后来一只向下滑坡。到2017年的6月已经只剩下9%了。其实相对于这样的一个盈利率,已经对投资者没有太大的新引力了。毕竟这样的收益率,还有很多产品可以达到,而P2P是风险很大的。

  所以,可以看到,今年以来,P2P行业情况有点“冷”。而反观公司本身,P2P平台也在今年很少获得融资的机会,这也间接代表专业投资者的看法。截至到6月,上半年的P2P融资就只有15家。曾经不绝于耳的网贷融资的情况,基本上已经过去了。

  而这样的情况,与监管的政策也密切相关。今年是监管政策逐渐落地的一年,什么样的平台才能生存下来已经很明确。可以说,监管政策落地直接提高了整个行业的准入门槛,如果没有足够的实力,多数P2P平台很难熬到C轮、D轮融资甚至上市,既然如此,越来越少的资本会选择参与P2P平台的A轮或者B轮。

  未来,如果您手上持有P2P产品,那么小编提醒您要提防一下的风险。

  由个别风险转成整体风险:也许整个行业都存在问题,是系统风险。

  由理财风险转向机构风险:与产品无关,一旦平台垮台就会转向机构风险。

  

  因此,一定要确保自己所投的P2P平台是有很多资金来支撑和风控做的好的。

  

  梁平竹

  钜派研究院 研究员

本科就读于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工程专业,研究生就读于美国乔治城大学应用经济学。有丰富的市场分析经验,以及行业分析经验。注重理财的策略性。目前主要研究二级市场、海外市场。平日也多研究时政经济以及行业策略。

  

  

  免责声明

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。如引用、刊发需注明出处为钜派投资集团,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删节和修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