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月31日,中宣部召开创新新闻传播工作交流会,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、中央书记处书记、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出席会议并讲话,强调创新是新闻传播的动力之源、活力之源,是巩固主流阵地、壮大主流舆论的必然要求,要以新的理念、新的举措,不断开创新闻传播创新新局面。(9月1日人民网(603000))

  众所周知,新闻传播的主要功能是报道新闻、传播信息,表达观点、引导舆论。如今媒体如林,竞争激烈,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,若想做大做强,都离不开创新,否则,以一成不变的老面孔示人,久而久之,就会让广大受众感到厌倦,甚至不愿听、不愿看,不但无法做大做强,还可能走上自生自灭之路。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、中央书记处书记、中宣部部长刘奇葆所强调的那样,创新是新闻传播的动力之源、活力之源。只有不到创新,新闻传播才能常创常新、活力无限。

  方式创新,让受众喜闻乐见。以受众爱听爱看为准则,努力做到接地气,并力求做到适合各阶层人士的口味,在报道和传播形式上不断创新。在坚持实事求是的基础上,言简意赅,重点突出,宜长则长、宜短则短;在栏目设置上力求图文并茂,不娇柔不做作,不任意拔高也不贬低,尽量让受众听到看到的是鲜活而又真实的新闻。在这方面,许多中央和地方媒体都有自己的经验教训。人们欣喜地发现,原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报道风格都是庄严稳重,落落大方。但伴随着社会的发展,央视在这一方面也有所创新和改进,让新闻联播的播报风格力求更亲民,从而赢得无数观众的交口称赞。新闻联播尚且如此,我们其他新闻传播媒介还有啥不能创新的地方和理由?一定要根据本地和自身实际,做到更接地气,就能赢得更多受众。

  时段创新,让新闻传播更快更到位。快而准是新闻的生命之源。可是,我们必须看到,由于传播媒介受到各种因素制约,导致新闻传播速度不快,网络和广播电视还好些,尤其是纸媒,从新闻采写到编辑、从校对印刷到出版发行,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过程,因而,一些新闻只能等次日才能见报。因而同样需要创新。例如一些报纸发行早晚刊、重大新闻扩版甚至发号外等方式,就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。还拿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来说吧,不是还经常发布刚刚收到的新闻消息吗?事实证明,一些影响力较大的媒体,在这方面都做得比较好。所有媒体都应该学习借鉴,尽量加快新闻传播的时效性,以满足受众的需求。

  内容创新,要弘扬主旋律,传播正能量。不能盲目追求社会新闻甚至花边新闻,以博眼球。必须紧紧围绕为经济和大局服务这一原则,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,把党和政府的政策和重大决策、工作传播给广大人民群众,使之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共识和自觉行动,为发展和稳定鼓劲加油。决不能另辟蹊径,靠玩榫头取胜,这样做也许一时能吸人眼球,但久而久之,必定会遭到大多数受众的质疑和批评,自然不能做大做强,更走不远。

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每晚几时播出几时结束(中央电视台每晚新闻联播时间是几分钟)

  欲知更多股市机会,速速关注微信号:股市机会情报(thsjihui)

  

  返回首页

  责任编辑:d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