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东北亚中韩对日信任赤字加剧的时候,尤其是即将迎来二战胜利70周年纪念的敏感时刻,安倍的“酒后真言”让中日韩三国关系变得更为紧张。
近日,一家不出名的日本周刊报道了安倍首相私人聚会时的“酒后真言”。称“安保法案是针对南海上的中国”、“慰安妇问题只需3亿日元就能解决,但这不是钱的问题”。
这些“胡言乱语”也许是真的是“酒后真言”,也许是三流媒体博取眼球的噱头。
但是,在东北亚中韩对日信任赤字加剧的时候,尤其是即将迎来二战胜利70周年纪念(中国称抗战70周年胜利纪念,日本则成为“终战”)的敏感时刻,安倍的“酒后真言”让中日韩三国关系变得更为紧张。
就本质言,无论安倍“酒后真言”非正式还是舆论场的无中生有,都彰显一个严酷的现实,即东北亚三国恶劣的地缘政治环境和脆弱的信任关系。
在中韩两国看来,安倍“酒后真言”其实是其常态言行的真实反映。
关于日本“安保法案”,日本针对的就是中国,这一点毫无疑义,不仅安倍政府不必可以掩饰,新的美日同盟关系也是将中国视为假想敌。在波涛汹涌的西太平洋地区,美国用亚太再平衡战略“平衡”中国,东海有中日钓鱼岛主权争议,南海是中国和菲越等国的岛屿主权冲突,美国一再宣称航海自由...美日为核心的西太平洋海上同盟关系,共同的指向就是中国。具体到日本的“安保法案”,不是针对中国又是谁呢?
关于慰安妇问题。安倍的立场是一再否认,这亦成为韩日关系改善的结构性难题。安倍酒后所发“慰安妇”言论,和其一贯的立场几乎一致,不过是“脱了官方马甲”后的更加随性而言而已。
更重要的是,安倍“酒后真言”和“安倍谈话”的逻辑也并无不同。安倍一直以来都要通过新的“谈话”来颠覆以往日本首相就日本侵略历史发表的立场。为此,他做了充分的铺垫,先是就不提侵略战争和殖民行为和不予道歉进行舆论测试,然后在国际多边或双边场合进行提前预演。安倍期望以其否认侵略和殖民和不向亚洲国家道歉的方式,来洗白日本的历史观,并成就自己的历史定位。
更多 亚太文章
12下一页
此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并不代表网站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目的在于传递信息。
未经许可,严禁任何形式摘编、转载商业见地网拥有版权的内容,如需转载请联系编辑获得许可。
“安倍谈话”几乎已经成功。他先是在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的演讲上抛出他的历史观,随后在访美的国会演讲中得到再次确认。在其4月29日的美国国会演讲中,他拒绝就侵略历史和“慰安妇”问题道歉,只是强调:“我们的行为曾给亚洲国家人民造成痛苦,我们对此不能回避。我将维持前任首相在这方面表达的观点。”
值得一提的是,在亚洲、美国甚至是日本联合执政的公民党的压力下,“安倍谈话”并未得到日本官方的一致认可。最终的“安倍谈话”或许只能以其个人的立场发表。当“安倍谈话”变成“安倍的谈话”,反而凸显安倍立场的偏执。从其右翼理念和个性而言,安倍“酒后真言”应该是安倍真实想法的流露。
政客在公开和私下总是两副面孔,透光的那一面是虚伪和矫饰的政治作秀,私下的宣泄和酒后之语才更显现其“真性情”。
的确,政治家的公开言论和私下立场有时并不相同。但是对于引发东北亚关系紊乱乃至危机的安倍首相言,既然要和中韩两国恢复常态关系,就必须谨言慎行。
在随后的危机公关中,日本官方长官6月30日对安倍“酒后真言”消毒,他一方面对安倍“酒后真言”的报道不予评论,另一方面强调安保法案“不针对某特定国家”。
但也仅仅只是消毒而已,并不能消弭中日韩日之间长期积累的信任赤字。
正如6月30日韩国《中央日报》所言,目前尚无法证实报道的真实性,没有必要作回应,但日本政府应在必要的时候就此表明立场。
即使日本政府立场和安倍首相立场切割,譬如对其“酒后真言”消毒,将“安倍谈话”降格为“安倍的谈话”,但其首相身份是切割不了的。因而,安倍“酒后真言”也真是让中韩两国醉了。
本文作者:张敬伟,国际时事、财经专栏作家,察哈尔学会研究员
责任编辑:NONO Han
更多 亚太文章
评论列表